2025年09月16日 星期二
徽商新媒体

首页 > 徽商要闻 > 正文

A股白酒上市公司一季度“开门红”

古井贡酒一季度营收超10亿元

2023-05-05     来源:证券日报     作者:刘钊 见习记者 李静

       4月份最后一个交易日结束后,A股20家白酒上市公司2023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悉数出炉。总体上来看,白酒上市公司业绩实现“开门红”。在20家白酒上市公司中,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呈现正增长的有17家;归母净利润方面,呈现正增长的有16家。


       “受益于社会消费复苏与春节宴席、礼品等市场的火爆,加之去年第一季度相对来说基数较低,所以今年酒企第一季度呈现出销量与利润的高增长态势。”白酒行业分析师、知趣咨询总经理蔡学飞对记者表示。


       20家酒企营收超1309亿元


       贵州茅台五粮液占比过半


       据wind数据显示,2023年一季度A股20家白酒上市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309.45亿元,去年同期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130.23亿元,同比增长15.86%;共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35.54亿元,去年同期共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49.42亿元,同比增长19.16%。


       具体来看,岩石股份的营业收入增幅最大,增长70.24%;有10家公司营业收入增幅超20%,3家公司营业收入呈现负增长。


       今年一季度,共有4家白酒企业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。分别为贵州茅台、五粮液、洋河股份、山西汾酒,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87.56亿元、311.39亿元、150.46亿元、126.82亿元。


       另有,古井贡酒、泸州老窖、顺鑫农业等8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不足100亿元;酒鬼酒、金徽酒、天佑德酒等8家企业营业收入不足10亿元,*ST皇台营业收入仅有3855.90万元。


       从归母净利润表现来看,岩石股份、顺鑫农业的归母净利润在报告期内均实现了翻倍增长,同比增长分别为201.02%和214.4%;而与之相对的是,金种子酒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28.11%。


       另有12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增幅在10%至70%之间,1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增长为个位数,5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下滑。


       值得关注的是,上述20家白酒企业中,贵州茅台和五粮液合计营业收入698.95亿元,占20家营业收入总和的53.38%。贵州茅台、五粮液的归母净利润超100亿元,分别为207.95亿元、125.42亿元,两家合计归母净利润为333.37亿元,占20家归母净利润总和的62.25%。


       “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,茅台、五粮液作为酱香和浓香两大香型的龙头企业,不仅营收规模大,盈利能力也强,展现了强者恒强的态势。”中国食品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丹蓬对记者表示。


       白酒企业“造血”能力强


       行业“强分化”继续


       “从上述白酒一季度业绩可以看出,头部规模名酒与品类代表品牌优势明显,再次说明中国酒行业持续分化,名优酒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,整个酒类消费节后升级明显,中低端大众市场萎缩明显,中国酒业正式进入名酒时代。”蔡学飞表示。


       “从白酒业绩表现来看,白酒行业强者恒强、弱者恒弱的趋势越来越明显。”武汉京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竹青表示,强势品牌通过几十年来积累的品牌效应,以及不断地控量涨价、扩大营销影响力等方式,获得更多的渠道资源及消费者资源。


       除了营收、净利润以外,事关企业“造血”能力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这一指标也颇受关注。据记者统计,20家公司今年一季度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251.30亿元,而去年同期金额为-38.34亿元。


       “20家上市公司一季度现金流量表现较好,证实了当前经营业绩的真实性,还代表着渠道经销商信心大增,愿意真金白银向酒厂支付货款和预付款。”肖竹青表示,现在各大酒企上市公司现金流数据大大改善,说明酒企帮助渠道代理商挺过了难关,代理商也用钞票“投票”表达了对上游酒企的支持和信任。


       东吴证券指出,从一季度渠道表现来看,在库存较高的情况下,弱复苏推动消费者行为相对谨慎,因此高端酒和区域酒持续领先,报表质量佳,次高端承压。


       东吴证券认为,上半年仍然是库存持续消化的阶段。从板块表现来看,在经历3—4月份的调整后,预期逐步回归合理,行业整体趋势不变,随着后续经济复苏持续,不管是板块表现,或者是酒企持续的行为表现可更乐观。


       对于2023年白酒行业展望,国泰君安研报称,白酒即将开启新一轮周期,估值先起、业绩随后。国泰君安预计,最快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,白酒有望迈入1—2年的业绩上行期,核心驱动因素是居民收入实质性回暖及行业去库存,板块在低基数下开启新一轮业绩上行周期;考虑到国内经济增速将向常态中枢回归,产业在回暖后有望进入1—2年的平稳增长阶段。


责编:储丽
分享到:

版权声明

未经徽商传媒书面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、剪辑、修改、摘编、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;已经取得徽商传媒授权的媒体、网站或个人,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徽商传媒”及作者姓名,同时不得歪曲、篡改原文及标题,摘录时不得违背文章原意,并请立即主动自查并删除涉嫌违约使用的内容。

凡涉嫌侵权、违约使用的单位或个人,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,请各新闻媒体、网络服务商和个人严格遵守著作权相关法律法规。

热门文章

传统产业何以“老树发新枝”
高质量发展看合肥这里,科技创新正在发力
霍山县:靶向发力打造“霍货有名”金名片
合肥韭香海外
龙头驱动,汽车产业跃升提速
安徽:以平台思维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
逐梦空天,新赛道如何起飞
前8月安徽省外贸进出口增长13.8%
晒秋
阜阳两企业入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
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潜山路1469号安徽报业大厦4楼   新闻热线:0551-65179922   招商热线:0551-65183192   商会联谊热线:0551-65607588
版权所有: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徽商传媒 Copyright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7010659号-1 免责声明